查看原文
其他

律所 | 律政新人基本功(一):电话咨询

何小璐 何小璐 2021-09-18

前情回顾



上期推送里(律所 | 什么样的简历,可以叩开红圈所的大门?)有修改简历的福利,我最后抽了一位读者,给她提供了一些修改简历的建议。这位小姑娘虽然还在法学院低年级,但是经历已经很丰富,也让本老学姐感叹后浪推前浪呀,虽说是我给她提供建议,但我也从中学习不少~


如果还有读者希望能让我提供简历修改建议的,也可以在本期留言,我会随(kan)机(xin)地(qing)抽取点赞数最高或者平时互动多的留言~


今天的主题是电话咨询(特指对政府部门的电话咨询),可以说是律所新人最常见的工作了。我实习时,最生无可恋的一次咨询,两天打了46个城市的人社部门问同一个问题的各地口径。电话咨询是法律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不确定性很大的一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有不少学问。我也没有完全掌握其中关窍,不过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与各位分享。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电话咨询呢?我觉得至少有两种情况。
 
第一,所研究的法律问题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实践性很强的事项有关,法律法规中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而实践中的审查要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例如,在经济性裁员备案中,为证明企业生产经营存在严重困难,同市不同区的劳动关系科就有不同要求,有的要求必须提交企业连续三年亏损的审计报告,而有的却认为“三年”不是硬性条件。
 
第二,对于可能产生争议的案子,我们应尽量检索当地司法案例,研究法院的审判倾向,但是如果实在找不到当地相关的司法案例,我们也可以咨询当地政府机关的意见,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只能作为参考意见。例如,对于签订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是否可以终止劳动合同的问题,各地法院意见存在一些分歧,如果找不到某地的相关案例,我们也可以咨询当地人社部门,但是由于最终产生争议时应由劳动仲裁委或法院进行裁决/判决,我们无法排除最终结果与一开始人社部门答复的意见不一致的可能性。

Step 1

背景研究


我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有一个误区,以为在电话咨询中我扮演的是一个传声筒,只需要把资深律师指示我问的问题念一遍给政府人员听,再把对方的答复记下来转告给资深律师。朋友们,别犯跟我一样的错误,你会发现自己根本听不懂政府人员在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追问下一个问题。这样的一份答复交给资深律师,不是一份合格的作业,也对法律研究起不到太大的帮助作用。
 
拒绝做“传声筒”,需要做的就是背景研究。
 
首先,客户要问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以IRAC(issue,rule,application,conclusion)结构打比方,我们需要确认issue是什么。读好客户/资深律师发来的邮件,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咨询的焦点是什么。如果需要的话,跟资深律师讨论一下,确保自己理解无误。
 
其次,现行法律法规是怎么规定的?先在database里检索好相关国家的、地方的法律法规,把相关条文highlight起来,以便咨询时与政府人员讨论对相关条文的理解。
 
再次,当地实践是怎么样的?可以通过其他同事以前的研究、当地政府部门门户网站的“办事指南”或“问题解答”板块了解一二。

Step 2

获取号码


在背景研究结束后,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自己需要咨询哪个政府部门(即:相关法律法规的起草/发文/解释部门,“办事指南”中记载的职能部门等)。那么,怎么找到该部门的号码呢?几种方法:

  • 在当地政府部门门户网站所查询到的“办事指南”中可能附有咨询电话;

 

  • 在当地政府机关门户网站上的“内设机构”一栏,点开自己需要找的部门,可能会有固定电话号码;

 

  • 当地政府机关门户网站可能会留一个总机号码,拨过去后要求查号,可以问到特定部门的分机号;

 

  • 咨询当地政府服务热线(市民热线12345、人社热线12333、税务热线12366等),也可以获得特定部门的号码;

 

  • 如果上述电话都打不通,咨询当地114也是一种方法,但是114所记录的政府部门号码不大全面。

  

有时,拨打用上述方法获得的号码后,接线人员却会答复我们所询问的问题不属于其解答范围,那么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抓住时机,追问该问题应咨询哪个部门、哪位老师、其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咨询。
 
电话打多了,建议形成自己的一个号码库,记好每个号码对应什么部门,处理什么事宜,也许有一天又还能用上呢。

Step 3

咨询问题


电话接通后,首先要确定好对方身份,是不是某某部门的老师。
 
确定好对方身份后,就可以开门见山,叙述自己要咨询的问题。问问题时,要给自己编好身份,讲好故事,例如“我是企业法务,我们业务部门最近遇到某某问题,想请问如何处理”,或者“我是公司员工,我最近与公司有某某争议”等。个别情况下,也不妨直接说自己是律师。

此外,最好将对应的法律法规条文念出来,询问接线老师对该条文如何理解。如果接线老师给出了答复,务必进一步追问该等答复的依据,是否有相关政策文件依据,或者为当地政府机关的口径,或者仅为接线老师的个人理解(三种情况下答复的参考价值依次递减)。如果有相关政策文件,务必问好文件名和文件号,并尽量取得文件全文。有的情况下,相关政策文件是不公开的,那么就需要请接线老师告知取得文件的方式,例如请接线老师QQ传送给我们(不开玩笑,有些政府机关老师真的喜欢用QQ联系企业),或者上政府部门网站申请公开文件。
 
在电话咨询接近尾声时,记得询问老师的科室和姓氏。这是因为同一个固定电话可能有多个人员接听,下次如果需要咨询该问题的进一步延伸问题,可以拨打电话后要求找某姓老师。
 
咨询中有两点小tip想分享给大家:

 

  • 嘴要甜,态度要虚心。虽然政府机关的老师一般不会拒绝回答问题,但是如果聊得投缘,咨询会更深入,老师会给出更多更有用的信息。相信各位小可爱都可以做到讨老师喜欢的。

 

  • 在未获得客户明确许可的情况下,请尽量保持匿名,勿暴露客户的身份信息。如果老师问道你是哪家企业的人员,可以模糊处理(例如:我们是某某区的科技企业),也可以直接说不方便透露(例如:项目还在保密阶段,领导要求我匿名,等)。

Step 4

做好记录


最后一步是最重要又往往被忽视的,做好咨询记录。以前我经常口头向资深律师汇报咨询结果,后来发现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如果日后还想回忆当时的咨询答复,或者还需要打同样部门的电话,我很难追溯到当时的记录。所以,咨询记录要做做好,几个要点一定要有:咨询日期、咨询部门、咨询对象、咨询问题、咨询结果。坚持这个好习惯,以后会有惊喜的哦。


本期就分享到这里啦。一直挺惭愧自己更新周期太长,但是如果一时没想到主题,或者一时没有合适的约稿对象,也不知道从何写起。所以,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后台跟我多多互动,让我知道大家想看什么内容,也欢迎有话说的小伙伴主动来与我投稿呀。

往期回顾


你可能也感兴趣的:

律所|法学生如何找到第一份实习?

律所 | 什么样的简历,可以叩开红圈所的大门?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评论、转发或点击右下角“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